盛夏时节,青春洋溢。潍院学子,以热血与激情共绘未来蓝图,快跟上团团的脚步一起去看看文史学院的“三下乡”行动吧。
走进红色南昌,共筑爱国之魂
暑假期间,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的“跟党走就队”踏上了江西南昌这片红色热土,开展了一场深刻而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队伍成员怀揣着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寻访革命遗迹的征程。此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参观和学习,深入了解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重要意义以及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从而进一步激发队员们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在实践过程中,成员们参观了八一广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以及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在八一广场,成员们肃立在纪念塔前听讲解员对起义背景的简洁介绍,感受着那段厚重的历史。走进纪念馆,通过史料和展览,成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起义的经过和意义。
此次三下乡实践,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活动,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在南昌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怀。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英勇无畏、敢于斗争的精神是所有人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通过这次实践,成员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时刻铭记历史,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遗志,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之中。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努力学习、锤炼品格、增长才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探寻优秀传统,传承千年文化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悟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独特魅力。8月5日,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日出东方队来到了洛阳博物馆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成员们周密组织了关于洛阳博物馆的专题研讨讲座,进行了志愿讲解的活动。首先,团队成员们通过专业讲解员的讲解,深入了解了洛阳博物馆的历史背景、馆藏文物及其独有的文化底蕴。成员们就文物体现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以及社会文化价值等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交流。
活动期间,团队开展了多形式的志愿讲解与服务引导活动。成员们耐心细致的向参观者进行文物解说,使大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文物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在此过程中,成员们既提升了沟通表达能力,也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悟与解读。
银龄关怀,情系桑榆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入基层谱写志愿服务新篇的志愿实践活动,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七名同学组成“星火传递”志愿服务队于7月11日至7月16日在潍坊盛德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志愿活动,此次志愿活动不仅为老年群体送去关怀与温暖,而且弘扬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与人文关怀。
7月11日“星火传递”志愿服务队成员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围坐老人身边,耐心倾听岁月往事,并开展“共唱红歌”活动,与老人们进行情感交流,丰富文娱活动。“星火传递”志愿服务队成员于12日至13日开展“画笔绘祥瑞”活动,志愿者们与老人交流创意与想法,共绘画作,画作之上鲤戏荷塘中,蝶舞月季间,这些画作传递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志愿队的成员们在14日至15日开展“创意扭扭棒”与“创意纸折叠”手工活动,共同开启手工花朵的制作之旅。在志愿者的讲解引导下,老人们为花朵上色,巧手组装,一朵朵绚烂的手工花朵在众人合作下诞生,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7月16日,志愿服务队成员们开展“红色故事传真情”活动,为老人们讲述潍坊大地上的革命英模人物故事,与他们共同感受革命前辈的坚定信念与红色精神。在交流过程中,老人们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与志愿者们感慨如今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在此次“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志愿者们不仅增进了与老人们的情感联系,而且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他们将继续把这份责任与爱心化作动力,不断为实现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贡献自己的力量,用实际行动传递青春正能量。
牢记爱国与和平初心,感知历史厚重
7月10日下午,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爱国历史宣传小分队走进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参观学习了解历史并开展和平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通过参观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观看《潍县集中营》纪录片、体验“数智魔镜元宇宙VR体验项目”、讲和平故事等几大部分,不仅对-潍县集中营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自己在当今社会需要承担的责任有了深刻的见解。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成员们深入了解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中所发生的中西方人民联合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正义斗争,及其所承载的人道主义、国际主义及和平主义精神,感受跨越种族肤色的国际大爱。
通过本次三下乡活动,小分队成员们不仅锻炼了个人素养,还收获了许多宝贵的见解与知识。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以及社会工作中,她们将会秉承着“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潍坊学院校训,为构建和谐校园与社会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