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暑假,遇“践”青春。2021年暑期,全校6000多名师生、627支实践服务队盛夏出征,带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奔赴基层,围绕党史学习、理论宣讲、国情观察、乡村振兴、民族团结5大实践主题,返家乡、青鸟计划、希望小屋、红色寻访、防溺水安全教育、创新创业6类专题展开“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火红青春书写青年担当,彰显青年气质。
活动期间
潍院青年实践热情高涨
活动开展扎实,育人成效显著
得到了中国青年网
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多家媒体报道
受到实践地广大群众
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走进基层,调研走访接“地气”
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年轻人要多到基层去磨炼、去“接地气”,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组建的1支国家级重点服务队、6支省级专项服务队,76支校级服务队,万名返家乡志愿者覆盖山东、浙江、黑龙江、河北、安徽等23个省市,进百村入万户,访民情听民意,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国情民情,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难题提供数据材料支撑。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国情观察实践团到滨州市沾化区泊头镇的鲍家村、明家村、刘家村、东吕村、西吕村等5个村庄,实地走访调研当地群众对我国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等。通过当地村委会的大力协助,成员们进行了深入走访和统计。团队成员万文龙同学说到:“通过调研,我了解了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发展,农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样。我深切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越发得到彰显,更加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1+1”志愿服务队走进潍坊临朐县杨善镇,对当地居民的衣食住行进行了走访调研。志愿者们设计了《关于杨善镇居民日常生活的调查问卷》,分组前往社区、街道、超市等地,对当地居民进行实地访谈和问卷调研,尽可能多地采集调研样本。通过实地走访,他们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杨善镇居民各方面的生活都得到了极大改善,社会福利保障日趋健全,人们的幸福指数也明显提高,在访谈中,志愿者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一切都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经济管理学院的“电商小队”在潍坊市安丘市景芝镇洛岗村,向村民传授直播技巧和家乡特产知识,同时开展了为期3天的电商售卖活动,总计收入5297元,其中1200元用于捐赠当地“希望小屋”建设,4097元用于家乡基础设施建设。队员厉宁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很荣幸参与到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在用直播的方式真真正正为村民做实事。”
实践团队经过走访、调查、实践,队员们切实感受到了乡村的变化与发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不再只是梦想,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正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潍院学子们将奋勇向前,继续助力乡村振兴,在实践中奉献青春力量!
青鸟腾飞,为群众办事有“底气”
“青鸟计划”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吸引优秀学子和人才回鲁干事创业,是联系齐鲁学子纽带、服务招才引智窗口、汇集智力资源的重要依托。按照团省委关于“青鸟计划”工作的最新要求,校团委积极对接全省各地市团委,依托“青鸟计划”小程序向山东各地的潍院学子推荐暑期实习岗位。今年暑假,潍院“小青鸟们”不忘信使的职责,搭建起一条条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勇担时代使命,用实习实践将青春的汗水洒在为祖国作贡献的道路上。
服务基层,“疫”路前行。法学院辛晓静同学找到了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在潍坊市坊子工业发展区管委会的便民服务大厅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假期。她的主要工作是协助民政工作人员处理日常事务,熟悉社保、残联各项工作;为受种者登记身份信息,引导他们完成新冠疫苗接种。本次实习辛晓静同学不仅实现了锻炼自己的初衷,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更于循序渐进中感受到了基层工作人员的不易和满腔热血、勤政为民的工作情怀。
心向往之,行必所致。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吴小雨同学以“青鸟计划”小程序为依托,主动向临沂市兰陵县人民政府投递简历,凭借优异的条件顺利通过了选拨,入职兰陵县纪委监委第五纪检监察组。实习期间,她认真整理汇总辖区各地上交的文件并进行检查、核实,从而督促各乡镇、各村庄落实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为于其细,温润其心。体育学院的王继洋同学以小我融入大我,在曲阜市尼山镇人民政府进行实习工作。短短的十几天,王继洋的实习任务涉及资料整理归纳、数据筛查和信息录入,及时将材料打包发给办公室负责人等多方面内容。一次次小小的实践任务汇聚起他对基层工作的责任和热情,让他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政府部门的工作开展方式,也在实践中深化了他对习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精神的认识,真正做到坚定信念跟党走!
“青鸟”归巢,载着理想与信念;回归故乡,用青春点缀故土。截止到目前,在“青鸟计划”平台注册的潍院学子已超过一万三千多名,他们通过深入实施“青鸟计划”,奏好党史学习教育共鸣曲,以“青鸟计划”为抓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做细做实,让躬身实干之种乘建党百年之风,在潍院学子心中扎下根来。
携手同行,播种希望送“志气”
一个希望小屋,孕育出一个逐梦的空间;一份温暖的助力,簇拥起一丛美好的绽放。暑期中,潍院志愿者们走进“希望小屋”,为贫困儿童、自闭症儿童们送去温暖与关怀,帮助他们树立对生活的信心,点燃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外国语学院白鸽志愿者服务队成员深入安丘市辉渠县东白山头村,开展教育帮扶活动。志愿者们实行一对一辅导,确保孩子们的学习质量。在课余时间,设计丰富多彩的小游戏,精彩的“你画我猜”,队员生动地演绎、传递,孩子们用心思考得出答案,寓教于乐,让孩子们更加直观的了解成语、学习成语。志愿者们用爱和知识温暖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为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添上了五彩斑斓的一笔。
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晨曦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来到了潍坊市临朐县北黄谷村,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了以“化学趣味小实验”为主题的“七彩课堂”,为大山里的孩子们带去防溺水安全知识以及有趣的化学实验。在展示实验的过程中,志愿者一边向孩子们解释其中的“奥秘”,一边耐心地回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演示结束后志愿者让孩子们亲自尝试,做实验的同时,跟孩子们交流着学习、爱好、理想,欢乐的气氛充满了整个课堂。
音乐学院“爱之旋律”志愿服务队在潍坊市梨园街道樱园社区文化广场,开展“温暖每一个孩子”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通过网络、查阅书籍等多种方式对自闭症的典型症状、引导方式进行了解和学习,以便在开展活动时更有针对性。志愿者们为孩子们表演节目,活跃气氛,结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况进行交流谈心,耐心引导关心呵护,活动结束后,还给孩子们送上精心准备的小礼物。志愿者们想通过这种方式,呼吁更多的人给予这群孩子更多关注,守护他们健康成长!
共建一间“小屋”,守护一份“希望”。各实践团队联动跨地市队员进行线上帮扶,采取家访交流、特色课程、云端辅导等方式,尽己所能为困境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点亮成长路上的明灯。
学习党史,传递力量聚“人气”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寄予殷切期望。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潍院学子回顾党的历史,解读党的政策,将党史学习融入实践过程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传递精神力量。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学史强心”社会实践队到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抗日殉国烈士祠、龙池文化展览中心、马渠村革命旧址及村史馆等地进行参观学习,重温了那段抛头颅洒热血的峥嵘岁月。实践队员观看了系列红色电影,采访慰问老党员,拍摄手势舞告白祖国,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红色文化。实践队员还通过担任渤海走廊义务讲解员、创新党史学习形式、录制讲解视频、制作渤海走廊党史学习PPT等多种方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用理想信念践行许党报国的初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红心润苗”党史宣讲队成员在临沂市兰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了活泼有趣的党史宣讲活动。宣讲队成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新时代的‘沂蒙红嫂’啊?”孩子们认真思考后,纷纷举手发言,提到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捐助20吨水饺并亲自护送的“兵妈妈”朱呈镕、16天绣出240双鞋垫的75岁的沂蒙红嫂李秀莲……宣讲队成员鼓励孩子们,孩子们提到的这些“沂蒙红嫂”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们才是真正“乘风破浪的姐姐”。孩子们清亮纯粹的声音里包含着对“沂蒙红嫂”的深切敬仰,寄托着对自己脚下这片土地的无限热爱和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美好祝福。
计算机工程学院蒲公英志愿服务队与大学生阳光爱心协会共同开展“追溯红色记忆,力行学习党史”社会实践活动。在潍坊市图书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座谈交流会;到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参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到烈士陵园扫墓,向长眠于此的烈士先辈致以崇高敬意,深切缅怀革命先烈,让同学们在百年党史学习中汲取了奋进的力量。
“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潍院志愿者们带着这样的信念,跨越时间和空间,走访各地,开展调研宣讲,在实践中感受祖国的繁荣发展。面对疫情防控新态势,潍院学子“返家乡”,依托家乡驻地开展线下实践,跨地市队员线上交流,实现了网络空间上的共同实践,成效显著。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今年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内容丰富充实,注重实效收获。正值建校70周年,潍院青年在实践中“爱校荣校”,主动融入学校发展;恰逢建党百年,潍院青年不忘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深入基层一线、锤炼品德修为,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提升。作为新时代青年,潍院青年勇担时代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