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以来,潍坊学院团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团省委“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六个一”工作安排,创新打造潍院青年“实干计划”,以“1235”工作法,助推“实干计划”落地见效、提质增效,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向基层,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在锻炼中强化责任担当。
“一个目标”聚力,把好实习实践育人“方向盘”
学校始终坚持实践育人目标导向,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召开“百万大学生进社区”专题工作部署会,先后出台《潍坊学院“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工作方案》《潍坊学院2024—2025学年“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工作指引》,推动“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开展。着力强化政策激励,协同做好服务保障。学校为学生对接、提供咨询指导、经费保障、活动阵地等便利条件,将实践情况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将符合志愿服务标准的工作计入“志愿汇”服务时长,并作为学生评先树优、参评各项团内荣誉的重要依据,多方发力、多项举措为潍院学子进社区、谋成长保驾护航。
“双向赋能”夯基,搭乘资源共建共享“顺风车”
走出去,谋合作。学校团委携手奎文团区委、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团委联合广文街道、机械与自动化学院炽光传情志愿服务队前往清池社区、美术学院尽美社志愿服务队前往龙源社区……全校各级团组织统筹校地资源,主动走进奎文区、高新区、潍城区等地街道、社区,积极开展供需对接、搭建合作平台,先后在潍坊市新时代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奎文区大虞街道、盛德养老服务中心等150余地挂牌“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实践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进一步完善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实习有岗位、实践有场景、成长有空间”发展模式,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场景中。
请进来,话发展。学校开展“团团面对面”—校地交流活动,积极邀请地方基层团干部、社区工作人员进学校、进课堂,为潍院团员青年讲好、开展好一堂堂理论有落地、生动接地气、知识入心田的主题团课、主题活动。传媒学院携手潍坊市市场监管发展服务中心走进校园上好“消费维权”教育课堂,贴近学生成立校园消费者维权服务站;数学与统计学院邀请大虞社区中小学学生共同开启“大手拉小手—探索数学科学之旅”,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三大阶梯”登峰,培养青春挺膺担当“生力军”
团干部“强示范”,做好骨干引领带动。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团中央“青年实干家计划”,推动骨干兼职。截至目前,共有近90名优秀团干部、学生干部参与“青年实干家计划”,在实践中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做实干家。“‘百万大学生进社区’不只是一种口号,作为一名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我牵头组成调研团队,积极参与陈家社区经济调研,开展经济知识普及讲座,协助社区电商项目实施和运营,在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为社区发展注入新活力。”经济管理学院“青年实干家”兼职团干部、大虞街道陈家社区团支部副书记梁译文同学在工作中感悟道。
团支部“亮特色”,做好专业服务社会。各团支部结合专业特色和社区工作重点,找准发力点,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社区治理谋思路、作贡献,着力打造具有潍院特色的“一院一品”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品牌。音乐与舞蹈学院携手奎文区西上虞社区开展“周末艺相逢 幸福邻里情”庆国庆文艺汇演,为居民添欢乐,让青春更精彩;体育学院赴府佑社区为小研发体育课程、为老开展运动指导;计算机工程学院走进文化社区,让数字融入老年生活、让智能跨越时代鸿沟;现代农学院“以爱为翼,让爱无碍”青春助力残疾群体友好生活环境建设;教师教育学院(特教幼教师范学院)、生物与海洋学院、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依托专业知识、聚焦青少年成长,提供学业辅导与心理援助……
团组织“聚合力”,做好校地供需对接。“创新普法宣讲方式,通过上演普法情景剧、模拟法庭等活动,宣传防范校园欺凌知识,提高预防欺凌意识。”这是法学院提供的“百万大学生进社区”资源清单的其中一条。学校各级团组织聚集校地力量,链接项目资源与社区需求,建立“潍坊学院双向需求清单”,发布100余条可供给资源和需求资源,积极开展供需对接会,推动双向赋能,实现互利共赢。截至目前,共有19个学院与80余个社区结对共建。“接下来,我们要将‘化学趣味小课堂’与‘百万大学生进社区’有效融合、一体推进,充分利用供需清单等资源,找准机遇、谋求合作,为建设青春型社区汇聚专业力量。”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晨曦志愿者服务队队长顾芳静表示。
“五点着力”铸魂,奏响青年成长发展“最强音”
一是团队组建汇动能。统筹用好青年团干部、青年专业教师、“三下乡”优秀实践团、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和志愿宣讲团入选团队等优势资源,积极探索“青年团干部+专业教师+学生实践团”的专业指导、精准服务模式,全校共组建500余支实践团队、13990余名师生参与大学生社区实践活动,累计开展实践活动860余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8904.85小时
二是项目实施促知行。突出需求导向,创新打造社区“点单”、学校“派单”、实践团“接单”的“点单式”实施模式,围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就业创业、卫生医疗、为老为小等方面,项目化推进实践活动。风筝作为传统手工艺珍品,是山东潍坊的重要文化习俗和非遗代表,需青年一代接力传承。外国语学院白鸽志愿者服务队“接单”后,深入了解剪布料、绘样板、备竹条、制骨架等制作工艺,采用中文、英文、法语、日语、韩语五种语言制作宣传视频,进一步传播非遗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三是品牌凝练亮特色。学校团委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服务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北海国际学院“四进两融”宣讲生态保护、法治黄河等知识,歌尔科技产业学院开展垃圾分类、河道清理活动,共同续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篇;土木与交通学院打造“海绵城市进社区”实践项目,普及海绵城市理念、推动社区向更加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各实践团以挺膺担当的青春姿态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
四是项目转化创青春。积极举办社会实践答辩评审会、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交流活动,全盘梳理工作、做好经验总结、打造榜样示范。开设“挑战杯调研”专项活动,评选立意新、质量高、品质优的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持续做好社会实践特色品牌项目转化,为“挑战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赛事培育优质项目,引领青年学子在实践中作真调研、在双创中学真本领。
五是Young板共建绘蓝图。学校以奎文区大虞街道陈家社区为“青春社区样板”实践基地试点,充分利用学校专业人才、科研成果等优势资源,采取常态化志愿服务、参与长效化基层治理,以社区学生兼职团干部为桥梁纽带,打造集“青年党建引领”“青年助学讲师”“青春社区音乐节”“青年绿色先锋行”“青春情暖夕阳红”等品牌项目为一体“青春社区样板”,真正使青年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践行者,奏响青年成长发展“最强音”。
下一步,潍坊学院将以“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为契机,持续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专业特长,优化拓展实践场景、建立完善结对机制、强化校地双向赋能、做好实践服务保障,努力出成果、出亮点、出经验,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呈现新风貌,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